16 龙拳武馆
16 龙拳武馆
胡澄涵找到了巴富尔先生,请求他在租界里面划一块地方出来给这些中国劳工朋友居住。
胡澄涵诚恳地说,这些中国朋友一定会永远记住巴富尔先生的恩德,如果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用生命来保护洋大人的生命和财产。
上次毁路事件的处理过程中,巴富尔对胡澄涵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,不但让洋大人们的腰包多多少少增厚了一些,而且帮助巴富尔在与宫慕久谈判租界条约时,为大英帝国赢得了更多的利益。
与500两银子相比,帝国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,能为任满回国后升官加爵增加了不少砝码。
巴富尔先生看了看地图,略加思考,在吴淞江和黄浦江交汇处,沿着吴淞江往西沿岸一带划出了一块地。
“亲爱的胡,这些中国朋友们可以居住在这里。”
胡澄涵上前一看,原来这是一块乱坟地,但是距离怡和洋行拍下地块和**的距离不远。他不知道的是巴富尔最初没有把这块坟地划入英租界。
巴富尔已经了解清楚,要想说服那些坟墓主人的后代迁走这些坟墓,那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。不如送个顺水人情给胡澄涵和他的朋友们。
胡澄涵知道苏州河今后将成为一条黄金水道。在上海开埠不久,一个爱好探险的英国人无意中发现,这条河居然可以通往苏州。后来,英国人和清政府共同出资,疏浚了吴淞江,开辟了一条航线,直达苏南腹地。
胡澄涵还知道,吴淞江的两岸和黄浦江沿岸将来工厂林立,成为了上海乃至中国重要的工业中心。
胡澄涵见巴富尔划了这么块黄金地段来中国人居住,心花怒放,他不动声色地告别了巴富尔先生,出了门便一路狂奔跑去通知汪鼎杰和他的弟兄们搬家,生怕巴富尔改变了主意。
“好地方!”汪鼎杰一听也乐了,他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者,根本不会在意这些事情,“我们几时可以搬过去。”
“越快越好,免得巴富尔先生变卦。”
“好,马上就搬去。”
人多力量大,再加上都是穷苦人,也没有什么值钱家当,搬家的事情花了一天的事件就搞定了。苏州河南岸很快冒出了一大片窝棚,中间众星捧月地杵着一间占地有两亩的三进土坯院子,这就是洋泾帮的总部兼汪鼎杰的武馆了。
院子分前院、中院和后院。前院是练武场,中院左右各有三间厢房,供汪鼎杰的徒弟们居住,另外还有两间,一间是厨房,一间是柴房和茅房。后院有三间土坯房,目前住着汪鼎杰一人,另外两间屋子是留给胡澄涵偶尔过来小住,剩下一间留给了方华源。胡澄涵和汪鼎杰两人都坚信,一定能找到方华源。
在此之前,由于不具备条件,汪鼎杰并没有系统地传授陈晓湖、朱跃峰、方功惠、王大川等人武艺,只是简单教了他们一些近身格斗技巧。
如今正式开馆收徒授艺,汪鼎杰决定开始对这些徒弟进行系统地训练。
徒弟们发现,师父汪鼎杰的武艺,什么派别都像,又什么派别都不像。
没错,这正是李小龙创办的截拳道!
截拳道的宗旨是“以无法为有法,以无限为有限”,以咏春拳为技术基础,深入研究空手道、跆拳道、泰拳、菲律宾拳术、柔术、击剑等26种世界武道精华,汲取中西方哲学及中国传统武术思想精髓,以武入哲,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实战技术。
这门神奇的功夫现在被叫做“龙拳”,武馆也被称为龙拳武馆,汪鼎杰希望以此来纪念他的偶像——一代宗师李小龙。
汪鼎杰又精心挑选了一些穷苦出身、反应敏捷、爆发力和耐力非常出色、习武悟性高、身体结实的十七八岁后生,凑齐了20人作为开山弟子。
汪鼎杰本想多带些徒弟,只是洋泾帮的底子薄,养不起太多的闲人。因为,这些徒弟专心习武,不参加劳作,就得要靠帮里其他兄弟供着。
其实,比起其他在码头、工地等劳作的弟兄,汪鼎杰的徒弟们要累得多,他们的工作就是和身体较劲,训练耐力、抗击打力、爆发力,以至于每天晚上连爬上床的力气都没有。
每天天还没亮,汪鼎杰已经带领着徒弟们在吴淞江畔晨跑,汪鼎杰令每人在小腿上绑上沙袋,另外在背上还负有装满沙子的包袱,每周还长跑到松江县的佘山一次,短暂休整之后当天再跑回来,以此锻炼体能和意志。
早饭之后便是练习击打沙包,拳击、腿击、膝击、肘击、掌击。汪鼎杰尤其强调实战对抗,要求弟子们在搏斗中毫不手软,倾尽全力,力求迅速击中击败对手,在实战中能不断总结经验,迅速进步。
“我们习武之人,练武是为了击败对手,求得自身生存。花拳绣头绝不能要,那样只会害死自己。因此,每一个动作,要求快、准、狠。天下武功,唯快不破,出手要快、躲避对手攻击要快,还击更要快。出手要准,招招直奔对方要害,容不得半点仁慈。出手要狠,要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气势。”
“我独创的龙拳,无门无派,但是可以说,融合了各门各派的精要。不管什么招式,只有管用,那就拿来用。目标只有一个:击败对手。”
徒弟们听到汪鼎杰的高论,一个个目瞪口呆,同时又觉得特别带劲。他们常常听到的是,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、陶冶情操、以武会友的论调。以前也见过一些武林高手令人眼花缭乱的招式,不明觉厉。
没想到,师父的龙拳完全颠覆了他们的认知。
为了防止弟子在对抗中造成严重伤害,汪鼎杰找了一家裁缝店,为徒弟们定制了一些厚实的棉布护具。
除了训练龙拳,汪鼎杰和徒弟们每天还要在吴淞江中练习游泳、潜水、划船和操控帆船。每天游泳10里,潜泳横跨苏州河4次,之后是训练划舢板和操纵帆船,后来又增加了马术。
晚上则是识字和复习拳术的时间。汪鼎杰从帮里找来了一个老童生教弟子们识字,他偶尔教徒弟们一些简单的洋文,好让徒弟们好出门摆谱,不能丢了洋泾帮的份。
就这样,汪鼎杰带着徒弟们,夏练三伏,冬练三九,风雨无阻。
汪鼎杰知道,这么高强度的训练,每天清汤寡水,白菜豆腐,营养根本跟不上。
一天,汪鼎杰看着草茂鱼肥的苏州河,想起来幼时老家抓鱼的一个好办法。
这时的苏州河,河水清澈干净得可以直接饮用,河里的鱼多得下手就能抓到,一点也不夸张,几个人悄悄地围住岸边一片水草一起下手,绝对能够抓到一条又肥又嫩大鱼。闭着眼睛把鱼叉往河边有动静的水草里一扎都经常能叉到鱼。
汪鼎杰带着徒弟们找到了紧挨着苏州河的一块低洼地,将其挖深形成一个半亩见方的浅池塘。
池塘和苏州河之间留着两米左右的堤坝,在这个堤坝上挖了一道半米左右的沟渠,沟渠的底部略微高于苏州河的水平面。
等到傍晚时,苏州河河水涨潮,河水便涌入了池塘。
等到苏州河水灌满池塘时,把用菜油炒得喷香的米饭撒入池塘,然后带着徒弟们回去睡觉,到了第二天一大早,就有被好奇心早早唤醒的徒弟大呼小叫地跑回来报信。
“乖乖里个冬,都是鱼,满池塘都是鱼!”
虽然这是汪鼎杰意料中的事,但是他还是兴奋得像过年的小孩子一样,和徒弟们欢天喜地地跑到了池塘边。
几十米远之外就能听到池塘里噼里啪啦响成一片。
跑到跟前一看,额滴个神啊,池塘里密密麻麻都是一两尺左右长的青鱼、草鱼、鲢鱼、鲶鱼、乌鱼、鳜鱼、鲫鱼、昂刺鱼等。
大伙儿兴奋地跳进池塘,伸手就去抓鱼,结果很多人被鳜鱼和昂刺鱼扎得鲜血直流。
大伙儿觉得这简直神了,根本费不了多少力气就抓了上千斤的鱼儿。而且这种办法一劳永逸,只要苏州河不断水,大伙儿就再也不愁没鱼吃了。
这么多鱼,大家根本吃不过来,只好把剩下的拉到市场上卖掉,于是洋泾帮又多了一条生财财路。为了此秘方不外传,汪鼎杰还带着徒弟们用茅草把池塘周围围上,另外派人在池塘附近看守。特别是在下饵和起鱼的时候,不允许闲杂人等靠近。
汪鼎杰创办的洋泾帮在英租界里扎下根后,垄断了上海滩和洋人有关的一切业务。比如码头货物装卸、搬运、租界内修路、房屋建设施工等等。
这些业务上的事,交给几个能写会算、老成持重的帮内大叔负责。在胡澄涵的照应和指点下,各项业务如火如荼地开展开来。
安清帮和上海县的其他各大帮派看着干瞪眼,想插也插不进脚。
胡澄涵没有加入洋泾帮,仍旧在怡和洋行打工,担任达拉斯先生的助理。
“这样也好,你在明,我在暗。反正不管怎么样,你就是我的高参,逃也逃不掉。”汪鼎杰无赖地说道。
“呵呵,我们是一条绳上上的蚂蚱,我能往哪里逃。”
“别瞎说,我们是生死与共的兄弟。”
“嗯,有福同享有难同当。”
